再见,微信

/ Life

时间过得很快。

2012年夏,大三的我加入微信团队。而今,要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。

微信团队是我职业生涯中加入的第一个团队,加入微信是我近年来最幸运的事情之一。在这两年零九个月里,微信让我获得了巨大的自我成长。微信的调性、产品观、行事风格以及在这里结识的朋友和伙伴,更是永远的灯塔。

感谢 Kink 在傍晚的华工酒店面试了我。若不是那次面试,我不太能够想象自己现在会在何处做着何事。也要感谢 Kink 在这两年半中提供的机会和指引。

感谢 Austin、Noya 以及所有交互设计组的同事。这是一个和睦高效、注重成员成长、热衷于分享的团队,更是一个真正以做实事为目标的团队。祝你们在未来有更大的突破。

感谢微信设计中心。

感谢 Allenzhang 创造了微信。

以下是自己这两年多的一些感想。

保持成长状态

移动互联网从2010年兴起,也就是我刚上大学到现在,不过5年的时间,就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、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。我们见证了迅速崛起的微信和小米,看着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,同时也看到昔日的巨头变卖总部大楼求生。

这个世界是高速运转的,每分每秒都有奇迹发生,都有新东西出现。这个过程在之后只会变得更快。于是我们尽一切可能追求的不应是稳定,甚至不只是积累,而是指数级的成长。

那么从技术层面,能够怎么做呢?

从个人价值构建的角度,除开具体的技能,关注「元能力(meta-abilities)」也非常重要。元能力是关于能力的能力,是让人以更高效率构建能力的能力。元能力包括学习能力、专注力、意志力、抽象归纳、关键思考、精力管理、时间管理、知识管理、情绪管理等领域。它们给人效率和质量,更能让跨界成为优势而非阻碍。

元能力是核心引擎。想想看,如果别人要用一天时间理解的东西,你用一小时就能搞定,那么你生命的密度和质量要高多少呢。

此外,从机会与选择的角度,将学习、成长和资源的扩张看做一件事情最大的回报,而财富只不过是那之后应得的附属品。

尝试建立远见

刚实习不久,我写了一份《微信体验报告》,那是2012年7月。报告中分析了微信的关系链性质、刚发布的朋友圈以及公众平台,还对「附近的人」和「摇一摇」这两个当时正处于风口浪尖的功能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理解。也就是在写完这份报告后,我下了留在微信的决心。

两年半过去了,看着当初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对是错的结论一个个变成现实,心中妙不可言。现在看来,这便是一点点「远见」吧。

尝试建立远见,表示着我们需要用未来的基础设施和图景去考虑问题,而不是仅仅以当前的或传统的基础设施和观念去考虑。在这一层考虑之后,选择一个成长中的环境。成长代表着无限增长的可能性。

Paul Graham 说过:Startup == Growth,所以以上两个观点也可以理解为创业心态。用成长的心态看待自己,同时也以成长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,我们会发现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,机会和乐趣也有很多。

我们的身边不可能一直都是坏的、不合理的或是悲惨的。

关于职业转变

交互设计师,探索人类与外界交换信息方式的人。我曾经对这深感认同,因为人类之间、人类与外界交换信息的方式会越来越丰富,信息量越来越大,从电视、PC、手机、可穿戴设备,甚至再到脑机接口。而人本身又是细腻又微妙的,每个细节都可能牵动人的感觉和情绪。交互设计代表着人类进化、弥补自身缺陷的方向。Bill Moggridge 甚至说过:所有的设计都是交互设计。

互联网与交互设计的理念和方向原本是非常契合的,但移动互联网中的交互设计职位却处在一种尴尬的位置。

第一,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。冲突与磨合对整体效率造成了负面影响,重复造轮子的事情也常有发生,而权责分明的领地划分也让所有人的发挥空间受到了限制,交互设计师很容易沦为线框图制造机。这样一来,交互设计师就很难处于「成长状态」了;

第二,互联网公司的「交互设计师」过于注重产品在现有平台上的前端表现层行为。互联网产品本质上只是「服务」的一环,而「服务」又涉及到技术、运营、营销等非表现层的环节,交互设计师无法将手伸到那些想伸到的地方。若想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规则,做个交互设计师恐怕是不够的。

经过一番探讨,发现真正要做的其实是「服务设计」。但在当前的互联网行业分工中,这是产品经理的领域。职业应该因人的兴趣和理念而变,人是不应给自己设限的。这就是我这次职业转变的源头。

Try to figure out what’s next

我将前往北京,作为产品经理加入小米科技 MIUI 团队。

此行的目的极度简单与纯粹:让自己变得更强,在进入下一个阶段前做好充足的准备,不管是能力上,还是资源上。

曾经看到有位创业者是这么说的:「我们今天生活在的当下,也曾被认为是永远不会到来的幻想;我们去创造未来,是因为总有一天我们将会生活在那里。」

既然过去的幻想已经成真,那就让未来快点到来,把当下的幻想也做成现实吧。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